2016年,看似风平浪静的南海,其实暗潮汹涌。美国以“为菲律宾撑腰”为借口,悄然派出“里根号”和“坦尼斯号”两个航母战斗群闯入南海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,一场关乎中美国运的较量,就这样在大多数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上演。最终,这场对峙以中国的全面胜利收场。
回望这段历史,或许百年之后,2016年会像1945年一样,被后人视作时代转折点。而在这场博弈中,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扮演了微妙但关键的角色。
要理解2016年南海对峙的重要性,必须先明白美国的本质。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,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曾经,美国依靠强大的工业能力输出商品和军事力量,帮助许多国家从战后废墟中重建。但当美元取代工业品成为美国的“出口”后,它逐渐从建设者变成了掠夺者。
展开剩余79%自从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发现美元的“秘密”后,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地位不断收割财富。每一次“美元潮汐”都会导致他国货币贬值、经济崩溃,而美国资本趁机低价收购优质资产。这些财富最终体现在美股上,让美国民众分享红利。由于超过七成美国家庭持有金融资产,其中一半以上是美股,美国社会几乎人人都在这艘“海盗船”上。只要能持续劫掠,他国的血汗就能维持美国的繁荣与消费能力。
然而,这种模式也存在隐患。财政赤字、产业空心化、利益集团横行,使得美国像一株依靠外部养分勉强盛开的鲜花。一旦“抢不到钱”,内部的矛盾就会迅速爆发。2016年前后,美国社会乱象频出,正是这种机制失灵的表征。
2008年金融危机后,美国的胃口越来越大,小国财富已不足以填补。唯一足够大的“猎物”,就是欧盟和中国。欧洲是美国霸权的关键伙伴,不到万不得已,美国不会轻易动手。那么,目标自然落在了中国身上。
但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,我们的金融体系是相对封闭和受管控的,美元的收割手段难以奏效。2010年起,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,2015年更引发股灾。所幸国家队及时出手,截断资本撤退通道,并通过行政措施稳住局面,让美国的阴谋失败。
在金融战失利后,美国又转向军事施压。2016年,海牙国际仲裁案成了借口,美军航母开进南海,战争阴影骤然逼近。中国迅速集结三大舰队,东风导弹也随时待命。在这关键时刻,普京送来“助攻”——俄罗斯决定向中国出售四架苏-35战斗机。
这看似一桩普通军售,却极大削弱了美国的优势。若真爆发海战,舰载机性能将成为胜负手。美国的F-22堪称无敌,而中国虽有歼-20,但在当时仍稍逊一筹。苏-35的加入,让美军失去了压倒性的空中优势。俄罗斯之所以松口,不仅是因为财政困境需要资金,更因为他们明白:若中国被击垮,俄罗斯也难独善其身。
随着中国展现出“鱼死网破”的决心,加上苏-35平衡战局,美国开始退缩。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中国公布了美军航母的实时位置。对于航母这种“战略核心”,一旦位置暴露,无异于变成海上活靶子。美国最终只能灰溜溜撤退。
这场南海对峙,不仅让美国的图谋失败,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它的国运。美军的无功而返,直接导致国内不满情绪积聚,最终把特朗普推上了台。此后几年,美国陷入内乱与撕裂,霸权地位也逐渐动摇。
可以说,2016年这场较量,不仅是中国的胜利,也是美国命运的转折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